
練習要求:首先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鼻咽處,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帶著哼,盡量找到“暈呼呼”的感受。其次,笑肌要提起,自然的面帶微笑。喉嚨要自然放松、打開,喉結放在最低的位置上。再次,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唱,全身要通暢,尤其是肩、胸部位要放松,向下嘆著唱。最后,在正確的哼鳴下,再帶入其他母音,要求在帶入其他母音時,一定要注意其面罩共鳴的位置,呼吸支點等均要與哼鳴相同,包括聲音走動的方向、路線、感覺要一致。交替使用張口和閉口的發聲練習,可以幫助把聲音的集中點保持在頭腔的最高部位。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個長音時,肌肉是放松的,能把下巴慢慢地放松下來,直到口慢慢地張開,而對哼唱時形成的聲音共鳴不會有任何的干擾,這也可以作為對正確哼唱和正確共鳴的一種測驗。
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逐項檢查,反復練習,一直到開口音正確了,然后才能將哼鳴抽掉。由于哼唱用力較小,聲音較輕,聲音一直回旋在鼻腔和鼻咽之間,因此便于體會鼻腔和鼻咽腔的共鳴。在做哼唱練習時,喉頭一定要放松,上胸要放松,氣息要自然深沉而有控制。一旦有了鼻以上的共鳴感,就要將這種感覺慢慢地過渡到a、e、i、o、u幾個元音上去。要記住哼聲唱是大聲唱的基礎,只有掌握好哼鳴的位置和哼鳴的色彩,才能使聲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處集中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腔共鳴。要反復體會,反復練習,才能體會和找到真假聲結合的自然歌唱狀態。
哼聲唱不論高低、強弱都要帶有靠前富有穿透力的自然頭聲,為使高、中、低三個聲區的聲音銜接自然、統一創造良好的條件。哼唱的好處是使喉嚨自由與放松并防止喉音。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于全然的放松狀態,就不能把聲音唱好。
用“恩”字做哼唱練習時,可使前鼻腔硬腭之上感到震動而軟腭前部扯緊。“恩”字位置較靠前,用這個位置歌唱表現為輕型女高音色彩。用“昂”字哼唱,可打開鼻咽腔,使硬腭后部軟腭感到震動,共鳴點適中,鼻、咽、胸三腔同時感到震動,聲音色彩比較明亮,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色彩。用“翁”字哼唱,如:中、東、雍等字,喉位降低,軟腭打開更大,舌根產生震動,胸腔共鳴增多,發聲時有較暗的聲音色彩,這種聲音為戲劇性聲部所特有。萊莉·彭斯在《談歌唱》一書中曾說:“我用哼音歌唱許多音階和練習曲,這種練習對我是非常有用的。”